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76.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增速居全国第6位。其中,出口总额66.40亿美元,增长3.3%,增速居全国第10位;进口总额10.57亿美元,增长7.5%,增速居全国第5位。出口总额在进出口总额中占主导地位。
一、主要特点
(一)私营企业是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前三季度,私营企业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51.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其中,出口总额47.63亿美元,增长0.1%;进口总额3.56亿美元,增长634.2%。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5%,是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3.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三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5%。集体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0.6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9%。
(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9.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0.5%。其中,出口总额6.69亿美元,增长412.3%;进口总额2.80亿美元,增长623.0%。
(三)肥料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导地位。
前三季度,出口规模排名第1的仍是肥料,累计出口224.39万吨,累计金额8.86亿美元,占主要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为51.2%。排名第2的轮胎,累计出口6865.7万条,累计金额1.90亿美元,占主要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为11.0%。位居其后的白酒累计出口额为1.68亿美元,占主要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为9.7%。
(四)铁砂矿及精矿和硫磺、橡胶进口商品份额大。
前三季度,全省进口铁砂矿及精矿286.46万吨,进口金额1.79亿美元,占主要进口商品总额的比重为28.8%。进口硫磺93.18万吨,进口金额1.47亿美元,占主要进口商品总额的比重为23.7%。进口橡胶6.12万吨,进口金额0.95亿美元,占主要进口商品总额的比重为15.3%。
(五)亚洲仍是全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地区。
前三季度,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额43.9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1%。其中,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15.95亿美元,占亚洲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为36.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7%。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2.08亿美元和8.7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5.7%和11.3%。
二、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依赖能矿产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外贸产业体系。二是开放平台少,产业园区进出口业绩小。三是外贸主体不多,规模小。四是要素成本高制约外贸发展。贵州深处内陆,高昂的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同时生产电价高于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面临产能转移等困境。五是外贸基础设施薄弱,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还未实现对市(州)的全覆盖。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积极推进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经营情况的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成本、订单转移、产能转移、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提振信心,化压力为动力,确保全省外贸稳定增长。
(二)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发展。
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和培育符合贵州省特点的内陆型加工贸易企业。
(三)支持扩大服务贸易。
加大服务贸易宣传,注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培育,着力扩大技术和软件、出版、广播影视、演艺、文化创意、民族民间工艺、中医药、设计咨询等领域的服务出口,稳步扩大旅游、运输及商业服务等传统领域进口,积极扩大专有权使用和特许、信息服务进口。
(四)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鼓励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及农产品出口,引导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新型材料、重要能源资源、一般消费品等商品进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