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 官方微博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发布与解读
政策措施纾困惠企 工业效益总体向好
字号:

政策措施纾困惠企 工业效益总体向好

----202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情况简析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企业经营困难凸显,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通过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工业企业效益在年初跌入谷底后持续恢复、不断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总体向好。

一、基本情况

(一)利润总额快速恢复

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6.14亿元,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5.5个百分点,增速由年初同比下降24.7%跌入谷底,到上半年增长1.0%,到前三季度增长6.2%,总体稳步恢复并实现全年快速增长。

全国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变动情况

(二)营业收入降幅收窄

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35.61亿元,同比下降2.5%,与年初跌入谷底相比,降幅较年初收窄18.8个百分点,并逐季恢复,其中,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1.8、4.6和1.2个百分点。

(三)企业成本有所控制

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费用83.54元,同比减少1.91元,同比持续保持下降,分别较年初、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减少0.69、0.27和0.15元。其中,营业成本6637.2亿元,同比下降5.2%;销售费用304.1亿元,下降6.6%;管理费用420.93亿元,下降1.1%;财务费用200.64亿元,下降4.2%。

(四)企业亏损额有所下降

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3.4%,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0.8、5和2.7个百分点,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62.97亿元,同比下降9.5%,由年初增长31.7%,到上半年增长8.7%,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有所回落。

二、主要运行特点

(一)重点行业推动企业效益向好

----支柱产业稳步带动。面对疫情影响,国务院从服务便利度、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省委省政府以十大工业产业为抓手,通过煤、电保障助推产业链复工复产,全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复苏和恢复。从全省煤、电、烟、酒四个支柱产业看,一是营业收入稳步恢复,四个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3.1%,同比增长4.7%,呈现年初跌入谷底下降14.7%、上半年下降0.5%、前三季度恢复增长(同比增长1.0%)、全年稳步恢复的态势;二是利润总额拉动明显,利润总额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8.6%,同比增长20.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7个百分点,由年初下降12.3%,上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长10.3%,拉动增长7.6个百分点;三是税金总额恢复增长,税金总额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3.2%,同比增长6.2%,年初谷底下降10.3%,上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长4.3%;四是用工人数逐步恢复,平均用工人数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8%,同比增长1.8%,其中年初下降2.0%,上半年下降1.4%,前三季度恢复增长(同比增长0.2%)。

----消费品制造业持续拉动。省委省政府推出《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需求,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1.9%、烟酒类增长82.1%、日用品类增长60.4%、中西药品类增长11.6%。在政策推动和下游市场升温的带动下,一是营业收入快速恢复,消费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710.99亿元,同比增长6.3%,从二季度开始,消费品制造业营业收入恢复增长;二是成本费用有效控制,消费品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40.81元,同比下降2.6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2.49元,同比下降0.79元;三是盈利水平明显提升,消费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0.6%,高于同期3.8个百分点,高于年初4.9个百分点。

(二)龙头引领带动企业效益向好

----大型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20年,全省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24.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3.0%,同比增长5.2%;实现利润总额855.48亿元,同比增长20.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653.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8.0%,同比增长1.6%。

----国有控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020年,国有控股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2.0%,实现营业收入4688.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1.3%,同比增长3.2%;实现利税总额1514.6亿元,同比增长14.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平均用工人数32.57万人,同比增长0.1%。

(三)政策措施促进企业效益向好

----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显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837.59亿元,同比增长1.6%,较2019年回落3.7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2.4%、小型企业下降3.3%;实现应交增值税344.66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大中型企业下降3.7%、小型企业下降2.7%。

----民营企业扶持效果显现。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占比达99.4%。一是亏损面收窄、亏损额下降,民营企业亏损面为22.9%,较年初收窄8.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66.21亿元,同比下降22.1%;二是成本有所控制,民营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75元,同比减少0.18元,其中,中型企业减少1.01元,小型企业减少0.22元;三是盈利能力恢复,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0.8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向好,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行业间发展不平衡、账款回收困难、小型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从全省行业结构来看,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受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带动,但是从在统的39个行业看,仅有13个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全国该行业的平均水平,而超过半数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均低于全国该行业的平均水平。从整体看,全省各行业间发展差异较大,盈利水平参差不齐。

(二)货物资金流转周期长

各行业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上下游企业间结转周期延长,导致企业间资金流动放缓,应收账款增长居高不下,产成品存货持续增加。一是资金流转周期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44.25亿元,同比增长23.7%,2020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8.7天,同比增加10.3天。二是存货持续增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370.54亿元,同比增长23.3%;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8.1天,同比增加3.6天。

(三)小型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全省规模以上小型企业户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0.3%,但营业收入占比仅为37.7%,而利润总额占比仅为13.8%。一是营业收入降幅仍然较高,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9%,虽然较年初降幅收窄17.7个百分点,但是降幅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4个百分点;二是经营成本仍然较高,尽管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帮扶下,小型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58元,但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85元;三是利润总额仍然下降,小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3%,降幅较年初收窄38.2个百分点,但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相比,小微企业利润总额仍维持下降趋势。

四、工作建议

下一步,应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发展为抓手,及时调研掌握各项政策措施对企业的落实情况和落实效果,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应当前重点行业、困难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稳增长、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多措并举

应有规划的对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继续以十大工业产业发展为引领,根据十个产业的各自发展特点,引导企业技术升级,降低经营成本;引导企业增加科研,以绿色化发展替代高耗能发展,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价值。

(二)畅通产业链,金融政策保驾护航

在国际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省而言,应抓住大数据发展的优势,以搭建省内企业间产销平台为试验,推进全国数字化产销平台的搭建。同时,建立企业数字化信用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保障的同时,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环境,解决优质企业融资难问题,确保企业资金流稳定。

(三)提高竞争力,扶持政策添砖加瓦

无论大中小型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是以人才战略促进企业发展,重视、培养优质人才,通过大中院校吸纳技能型人才;二是以数字化生产经营理念替代传统理念,通过数字化生产降低经营成本,以生产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替代初级产品,打造核心产品树立企业品牌,同时,运用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