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 官方微博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发布与解读
2015年贵州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字号:



2015年,面对经济新常态,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等诸多困难,主动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思路、化解新矛盾,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特征

(一)平稳——增速排位稳定靠前。

在全国经济新常态下,贵州工业经济增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高于全国、西部,在全国排位稳定靠前。2015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50亿元。同比增速稳定高于全国水平3.5个百分点左右,增速在全国的排位稳定保持在前3位左右。

(二)突破——总量规模实现突破。

1.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5年全省新建投产入规工业企业(不含成长性企业)432个。截至12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4000个,为4145个[1],比上年净增250个。在新入规企业快速增加带动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超过山西省,列全国第22位,比2014年前移1位。

2.总量明显扩大。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继2014年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后,又有两个关键总量指标突破1万亿元。一是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为1.10万亿;二是工业销售产值突破万亿,为1.06万亿。

(三)激活——工业发展激发活力。

1.非公有经济占据半壁江山。通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和“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活力有效激活,实力不断壮大。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8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出口势头强劲。随着化肥出口政策调整、湄潭黔茶通过欧盟农产品检验、富士康等出口外向型企业建成投产,全省对外贸易较快增长。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四)向好——结构调整逐步向好。

1.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全省坚持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工业调整成效突出。201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为65.5%,上半年为65.8%,前三季度为66.3%,全年为66.4%。

2.装备、高技术产业奋起直追。按照“以重大技改项目为突破,以主机带动为重点,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矿产业装备、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技术及产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全省特色民族制药研发成果显著、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取得突破、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2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8%和5.5%,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分别为15.6%和10.4%。

3.新兴产业潜力激活。以贵州益佰、信邦制药、贵州百灵为代表的苗族医药产业和以富贵康、以晴光电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较快发展,对全省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全省医药、电子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10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9%和1.5%,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分别为2.0%和6.7%。

4.效益水平领先明显。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省工业企业效益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居全国第2位(首位为西藏,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00个),全国平均增速仅为0.8%;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7%,居全国第3位,全国平均增速为-2.3%,19个省份增速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7.8%。

二、存在的问题

(一)增长动力后续乏力。

1.新增企业储备不足。2015年全省新入规工业企业432个,与年初计划500个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与2014年新入规719个相比差异较大。同时,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2016年预计新入规企业300余个,增长后劲不足。

2.新增企业规模小、效益低。新入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但规模总量小、效益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按照统计上企业规模划分标准,2015年全省新入规的43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占到96%。户均主营业务收入、户均利润和户均用工人数等相关经济指标也低于全省小型企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户均资产、户均负债、户均利息支出又高于全省小型企业平均水平。

表12015年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和新入规企业经济指标

单位:万元

类别

户均主营业务收入

户均利润

户均用工人数(人)

户均资产

户均负债

户均利息支出

规模以上小型企业

12652.79

556.80

98

9801.94

5752.43

106.62

新入规

企业

6613.43

303.24

90

10046.30

6807.87

120.37

3.重点行业持续低迷。受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全省煤炭、电力、卷烟等传统重点行业发展持续低迷。煤炭行业曾经是龙头支柱,近两年生产困难、发展受限、效益大幅下滑。2015年全省煤炭行业总量被白酒行业赶超,完成工业增加值6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6%,连续两年个位数增长;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由上年的22.7%下降到19.3%。全省近三分之一的煤炭企业亏损,盈利煤炭企业中近三分之一的利润大幅下降。电力行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受市场需求疲软和电力体制改革、直供电交易等因素的“两面夹击”,2015年全省电力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4.5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为近三年最低。烟草行业受计划指令生产因素影响,2015年全省烟草行业完成增加值303.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是自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也由上年的9.7%下降到8.6%。三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经济的比重降到40%以下,为38.1%,占比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贡献减弱。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低迷,贡献减弱。201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明显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大中型企业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减弱,由年初的47.1%下降到全年的40.7%。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前50位的企业,合计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年初的33.8%下降到全年的30.8%。

(二)有效需求仍然不足。

1.ppi持续下降。全省ppi自2012年8月以来已连续41个月处于100以下运行,2015年更是一路下行,12月当月创下93.8%的新低。同时,ppi与购进价格之间的“剪刀差”有所扩大,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和生产积极性。

2.产品库存明显增加。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增长3.6%,列全国各省份第9位,比全国平均高0.3个百分点。特别是铁矿石原矿、硫酸、氧化铝、服装、钢材和彩色电视机等重要工业产品库存量大幅增长,2015年的库存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0.2%、57.5%、52.0%、50.2%、22.5%和20.1%。

3.订单不足。通过对全省近千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的经营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订单不足是企业生产经营主要问题的企业数占被调查企业数的比重由一季度的33.4%,提高到四季度的39.4%;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中,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由一季度的41.2%,提高到四季度的46.7%。

(三)融资困难亟待解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景气调查结果显示,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数占被调查企业数的比重逐季上升,一季度为44.5%,二季度达到46%,三、四季度分别为47.4%和47.5%;融资困难的企业数占比四季度为38.7%,高于一季度的37.4%和三季度的38.4%;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主要问题是资金紧张。

三、2016年工业经济展望

2016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将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挑战有增无减,同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的机遇也日益凸显。从工业主要行业来看,有利的方面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受益于各项政策支撑和新入规企业的拉动,仍将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酒、饮料,食品等消费类行业可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化工、有色行业得益于产业扶持、用电成本下降等有利条件,呈现平稳回升态势;医药行业厚积薄发,有望贡献更多力量。但同时,煤炭行业还处于探底阶段;电力行业受电力体制改革、直供电推进和需求不足因素影响,发展受限,仍将低位运行;烟草行业的生产计划量有可能再被压缩调减。总体来看,2016年,贵州工业经济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有望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高于西部平均的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1] 快报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