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 官方微博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发布与解读
2015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分析
字号: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主要行业加工转换效率保持稳定,高耗能行业用能持续低迷,能源消费呈现低位徘徊态势。规模以上工业能耗5338.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0%;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686.65亿千瓦时,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用煤量1.74亿吨,与上年持平。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一)传统高耗能产业用能占比下降,新兴制造业能耗保持增长。

2015年,全省传统六大高耗能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4335.63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81.2%,占比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医学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本期能源消费继续增长,占比稳步提高。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能耗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77.7%

    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消耗标煤827.88万吨,比上年增长17.8%,消耗能源主要是原煤入洗环节,能耗提升,原煤入洗量增加,附加值提升。

   (二)能源消费增速下降。

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持续低位徘徊,除2月外,其余各月能源消费累计增速均为负增长。其中,上半年降幅最大,比上年同期下降4.33%。与全国比较,全省仅在一季度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能耗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月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加工转化效率保持平稳。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加工转换投入能源10600.28万吨标准煤,产出二次能源7911.38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总效率为74.63%,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39.47%,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88.50%,下降0.10个百分点;热电联产效率39.49%,下降0.08个百分点;炼焦效率92.02%,提高0.18个百分点。

1 贵州2015年与2014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对比

指标名称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效率变化

(百分点)

2014

2015

火力发电

39.55

39.47

-0.08

原煤入洗

88.60

88.50

-0.10

热电联产

39.58

39.49

-0.08

炼焦

91.84

92.02

0.18

合计

74.91

74.63

-0.27

二、能源消费预期

贵州是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排序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中,电力行业能耗主要受气候特别是降水量等因素影响,不可测因素较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三个行业消耗大量煤炭,从国内期货市场与煤相关的三种能源产品走势,可以反映对各个用煤行业乃至行业经济走势的预期。

从我国大连、郑州两个商品期货市场信息看,20165月交货的动力煤价格自20151124触及278.40/吨的价格后开始企稳,截止2016122回升至327.40/吨,回升幅度为17.6%20165月交货的焦煤价格自20151123触及485/吨,截止2016122已回升至546/吨,回升幅度为12.6%20165月交货的焦炭价格自20151204触及600/吨后截止2016122仅回升至646/吨,回升仅为7.7%

经过2015年一轮波及面大的煤矿企业关停潮后,与煤相关的三种主要能源品种的价格已经出现低位企稳并逐渐回升态势。上述三个能源品种涨幅不一,最基础的动力煤价格回升较多,而能用于较高附加值的焦煤焦炭价格回升较少,说明市场预期使用动力煤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会率先回升。

2015年相比,预期2016年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将从煤炭价格的企稳回升中受益。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积极改变能源现有消费结构。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其消费比重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总量的90.2%,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较低。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耗能的比重为81.2%,应抓住国企改革主线,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逐步降低高耗能行业对经济、能源的影响,摆脱粗放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

(二)加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从“互联网+”的思维出发,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三)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增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从目前看,贵州经济急需发展,对能源总量的需求仍然较大,用能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倒逼贵州必须在抓消费结构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淘汰一批缺乏经济效益甚至经济效益为负的落后产能,推动贵州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