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 官方微博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发布与解读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报告
字号: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经济发展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80.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2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786.99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611.05亿元,增长10.2%

   (一)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1.农业继续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气候较好,雨水充足,虽有局部受灾,但夏季粮油作物实现增产。全省夏粮总产量突破264.7万吨,比上年增长10.0%。经济作物稳步发展,油菜籽播种面积521.61公顷,比上年增长2.9%,油菜籽总产量达86.69万吨,增长6.0%,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全省猪、牛、羊、禽肉类产量1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4%

2.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进入二季度,全省深入开展“双服务大行动”,工业生产积极向好。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统计口径)1490.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点行业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省重点监测的19个工业行业,有15个行业增速比一季度加快。其中,在茅台集团恢复性增长带动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7.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61.76亿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1.0%转为增长2.6%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回升。6月,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61.3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0.0%,连续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35.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回升,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8.9%,比一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三是非公有控股企业保持较快增长。6月,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40.01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6.0%,增速比5月加快2.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71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

3.服务业稳定发展。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政策措施,服务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一是从物流领域看,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业持续向好发展,公路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0.3%,水上货物周转量增长21.5%,民航货邮吞吐量由上年下降4.1%转为增长9.0%二是从客流领域看,上半年,全省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0%,民航旅客吞吐量增长27.3%。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全省旅游接待游客1.5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1307.25亿元,增长23.2%三是从资金流领域看,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9%23.0%。实际利用外资10.04亿元,增长37.1%

   (二)三大需求较快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仍高位运行。今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前几年高速增长基础上,虽呈逐月回落态势,但仍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统计口径)316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

投资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向好。工业投资稳中有升,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558.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353.46亿元,增长30.9%,比一季度加快1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50.27亿元,增长31.0%,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9.5%,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截止6月底,全省共有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0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76个。其中,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87个,增加7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3.7%,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6.8%,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个百分点。三是建设资金到位情况总体良好。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58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自筹资金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2%27.2%

2.市场消费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市场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加快增长。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二是汽车及相关产品对消费增长贡献较大。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11.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与汽车相关的石油及制品实现零售额244.76亿元,增长19.0%。两类商品合计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67.4%,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3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大幅攀升。进入二季度,全省对外贸易形势开始好转。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7.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2%,进出口总额扭转了一季度负增长的局面,比1-5月加快36.2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效益提高。

1.财政收支增速加快。财政收入呈现加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129.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9.42亿元,增长15.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收入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507.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9.5%,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8.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4个百分点。

2.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3%,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838个,比上年同期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3119.36亿元和174.40亿元,分别增长19.8%10.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个、4.8个百分点。

3.民生状况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的同时,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就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1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在就业较快增长带动下,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1%13.7%,分别达11431元和2894元。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与往年比,下行压力加大。一是从全国情况看,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除2009年一季度(增长6.6%)以外的最低增长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继续回落,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2.8个、0.3个和2.4个百分点。二是从主要省份情况看,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回落,特别是一些经济结构处于产业链上游,以提供资源、原材料为主的省份,经济回落幅度较大,下行趋势明显。

在国内经济增长回落背景下,贵州经济发展与全国和大部分省份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呈回落态势。尽管如此,贵州经济仍释放出较强增长潜力,延续了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较快增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及各大区域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上半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别高出全国3.4个、2.8个、7.3个和1.0个百分点。

1  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国及各大区域比较

 单位:%

指标名称

贵州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1.6

8.8

固定资产投资

24.6

17.3

16.3

19.2

18.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5.3

11.1

11.8

10.5

9.7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5.6

16.4

17.4

14.7

16.2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20.9

12.6

12.0

12.8

14.9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3.0

14.0

12.4

15.9

17.0

注:国家统计局未公布分地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城镇、农村非农户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表同)

2 贵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排位

指标名称

20131-6

20141-6

地区生产总值

1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

6

固定资产投资

2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

2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

3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5

4

   (二)经济运行企稳势头明显。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表现出较大的下行压力,进入二季度,国家、全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目前,政策措施效应开始显现,经济发展有利因素不断累积,运行开始表现企稳态势。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支撑性指标回暖,“克强指数”回升。上半年,全省克强指数为9.32,比一季度提高0.41。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铁路货物运输总量增速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二是市场预期开始好转,需求有所增加。6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0%,连续4个月回升,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特别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达53.0%52.8%,表现出较强的市场需求。同时,工业产品价格开始企稳,跌幅收窄。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同期下跌2.5%,跌幅比一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发展企稳回暖,经济效益提升。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12.3%,增速分别比3月、4月、5月加快0.3个、1.9个和1.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国税各项收入44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增值税情况较好,上半年完成194.76亿元,增长8.2%

   (三)经济增长韧性有所增强。

    近年来,全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深入实施,交通、水利等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优化,经济发展调节能力不断提高,增长韧性增强,改变了以往波动周期中“下行过快”的格局。

经济增长韧性增强,主要得益于结构调整持续向好。一是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激发了活力。截止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为141.35万户,注册资本金为13552.6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9%35.5%二是增量贡献提升,带来了动力。上半年,全省举办了两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对地区项目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显现,各地新增企业不断增多。6月,全省新增企业103户,占上半年新增企业总数的一半,对规模以上工业当月和累计的增长贡献分别为33.4%27.3%三是投产项目行业面拓宽,形成了合力。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投产项目1482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1.3%3000万元以上建成投产项目247个,从其产业分布情况看,建材66个、装备制造52个、轻工46个、特色食品20个、化工18个。投产项目行业分布格局逐渐由过去“集中于矿产资源采掘行业”转为“多行业宽领域分布”,形成了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合力。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经济表现出稳中向好、动力增强、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均处正常区间水平,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

 3 全省主要经济指标上半年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上半年完成额(亿元)

全年目标任务(亿元)

近五年完成进度区间(%

上半年完成额占目标值的比重(%

生产总值

3780.31

9200

38.2-40.7

4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94.33

3450

44.1-47.0

49.1

固定资产投资

6019.53

12950(全社会口径)

37.7-46.4

4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84.13

2610

44.5-45.9

45.4

注: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给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

   (一)宏观环境仍然偏紧,企稳基础还不牢固。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发达与新兴经济体分化增长的格局依然突出。极端气候、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发达国家债务规模依然呈上升趋势,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给国内经济运行,特别是外贸出口带来压力,冲击市场需求。从国内看,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放缓逐步转向缓中趋稳态势,但经济运行依然表现出稳中有忧、增长动力不足等情况。化解过剩产能面临诸多制约,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与过剩产能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从我省情况看,经济运行企稳基础仍不牢固,反映国民经济核算的24项基础指标增速中,有7项指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回落7.4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速(错月指标)回落9.3个百分点,股票交易额增速回落15.9个百分点。

   (二)需求动力仍然不强,扭转下滑势头难度较大。

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仍然偏紧,对我省影响突出表现为需求增长放缓。一是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已由年初增长26.2%回落到增长24.6%,回落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7%,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7.6%,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二是市场消费继续回落。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增长仍然比较困难,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7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呈持续下降趋势。

   (三)上游产业贡献不足,增长分化严重。

当前,我省主要工业品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加之全国性产能过剩严重,导致上游产业对整个工业增长贡献降低。一是主要行业大类工业品价格全部下跌。上半年,全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9.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下降7.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下降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ppi下降0.3%二是上游产业贡献明显降低。由于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支撑不足。上半年,全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9.6%,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与这四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20%以上)严重不对等,仅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行业增长分化加剧。与传统上游产业发展增速回落相对应,符合当前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好市场需求的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均保持20%以上增长。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之差为39.3个百分点。 

四、有关工作建议

   (一)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加大经济运行调控力度。

针对当前部分经济领域增速持续回落等问题,下阶段要进一步做好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加大调控力度。一是及时跟踪分析影响全省主要指标、重点行业的运行状况,对起伏较大的重要指标、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精确判断。二是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组织专题调研,提出应对措施,及时帮助重点行业、重大建设项目解决问题。三是继续落实好财税政策优惠措施。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有亏损、盈利低、产值高的行业和企业,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各种措施支持企业加快生产。   

   (二)抓住政策机遇,努力扩大投资。

近期,国家出台加大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加快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定向降准、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等措施,下放和取消部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等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我省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启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条件和配套资金落实等关键环节,做好项目储备,抓住机遇,争取再增加一批新开工项目,扩大我省投资规模,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加大产业投资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投资。要逐步扭转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局面,推动经济结构提质增效升级。

   (三)加强调度管理,推动工业发展。

目前,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需求,重点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下降。为此,要重点抓工业,特别是传统上游产业。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引导企业抓住机遇,不断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有关部门要协助加大产销对接,协调重点企业尽量在本地配套,推动政府采购项目优先采购本省产品及服务。二是加强运行预测预警预控。加大能源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供需监测力度,帮助困难行业开拓市场,逐步改善重点行业经济效益,加快重点企业生产能力释放,提高工业用电量增速,提高重点行业产销率及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