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 官方微博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发布与解读
2017年贵州省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字号:

2017年贵州省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2017年,我省积极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继续以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引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技能培训,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取得积极成效,全省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保持平稳增长。

一、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总体平稳增长。

(一)总体情况

全省非私营单位2017年末从业人数为315.22万人,比上年增加4.75万人,增长1.5%。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68.29万人,同比减少3.84万人,下降2.2%,集体单位从业人员4.48万人,同比减少0.28万人,下降5.9%,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42.46万人,同比增加8.86万人,增长6.6%。

1 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总体情况

单位:人,%

类  型

从业人员

2017

2016

增 速

全   省

3152236

3104774

1.5

国有单位

1682897

1721280

-2.2

集体单位

44771

47561

-5.9

其他单位

1424568

1335933

6.6

(二)分行业类别从业人员情况

分行业类别看19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增长,其中增长最高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42.8%,6个行业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5.7%。

从从业人员绝对数看,同比增加较多的有2个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加21586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同比增加21784人;从业人员减少较多的有2个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减少人数分别为31347人、10733人。

2非私营单位分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人,%

行  业

2017

2016

增 减

增 速

总  计

3152236

3104774

47462

1.5

农、林、牧、渔业

10242

10863

-621

-5.7

采矿业

129692

134127

-4435

-3.3

制造业

391242

401975

-10733

-2.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90799

122146

-31347

-25.7

建筑业

452285

457131

-4846

-1.1

批发和零售业

127350

123912

3438

2.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1651

119890

1761

1.5

住宿和餐饮业

29272

27738

1534

5.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8037

35983

2054

5.7

金融业

91727

90315

1412

1.6

房地产业

95552

87896

7656

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064

50478

21586

42.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2049

73220

-1171

-1.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2620

51883

737

1.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7249

13571

3678

27.1

教育

544169

542636

1533

0.3

卫生和社会工作

226834

205050

21784

10.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4103

22983

1120

4.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65299

532977

32322

6.1

(三)分岗位从业人员情况

分岗位从业人员稳定,2017年在岗职工269.05万人,同比增加3.56万人,增长1.3%,劳务派遣从业人员16.41万人,同比增加3.33万人,增长25.4%,其他从业员29.76万人,同比减少2.14万人,下降6.7%。

3非私营单位分岗位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人,%

在岗职工从业人数

劳务派遣人员从业人数

其他从业人员从业人数

2017

2016

增减

2017

2016

增减

2017

2016

增减

2690510

2654903

35607

1.3

164124

130836

33288

25.4

2976022

319035

-21433

-6.7

(四)分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2017年全省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呈现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的态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2万人,同比减少0.06万人,下降5.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6.40万人,同比减少5.14万人,下降4.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7.80万人,同比增加9.94万人,增长5.0%。

4  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分产业情况

单位:人,%

类   型

2017年

2016年

增减

增速

第一产业

10242

10863

-621

-5.7

第二产业

1064018

1115379

-51361

-4.6

第三产业

2077976

1978532

99444

5.0

二、从业人员变动的原因

(一)我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强力推进“大健康”产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快速增长。

2017年,我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强力推进“大健康”产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快速发展,这3个行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分别增长42.8%、27.1%和10.6%;在19个行业中增速较快,位居前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稳定增长,比上年增长5.7%,同比增加2054人。

(二)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去产能政策的影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

2017年,在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我省采矿业、制造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继续下降,采矿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分别比上年下降3.3%和2.7%,人员减少1.07万人和0.44万人。

(三)一产结构性调整,使相关行业人员减少

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从2011年以来,连续7年从业人员减少。2017年从报表数据看,主要是农、林、牧、渔业中的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单位、人员减少,单位分别减少27个和32个,人员分别减少391人和311人。

(四)工业单位清查“剔重”原因,导致电力行业人员减少

2017年年报期间,工业单位在清查过程中发现各市(州)电力行业和省电力总部有重复报送的现象,及时清退60家市(州)电力规上单位,统一由省电力总部统计报送数据,使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减少3.13万人,下降25.7%.

三、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衡

从非私营单位行业从业人员来看,我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建筑业、制造业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7.9%、17.3%、14.3%、12.4%,四个行业从业人员共195.30万人,占比为62.0%;其他15个行业从业人员共119.92万人,占比为38.0%。而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四个行业从业人员共8.09万人,占比为2.6%。有14个行业从业人员占比不到5.0%,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极不均衡。

5  非私营单位各行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

单位:人,%

行  业

2017

比 重

总  计

3152236

100.0

农、林、牧、渔业

10242

0.3

采矿业

129692

4.1

制造业

391242

12.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90799

2.9

建筑业

452285

14.3

批发和零售业

127350

4.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1651

3.9

住宿和餐饮业

29272

0.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8037

1.2

金融业

91727

2.9

房地产业

95552

3.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064

2.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2049

2.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2620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7249

0.5

教育

544169

17.3

卫生和社会工作

226834

7.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4103

0.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65299

17.9

四、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总体来看,2017年我省非私营单位就业形势稳定,从业人员平稳增长,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行业从业人数来看,从业人员结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较少,服务行业还有较大就业空间。为此,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改革发展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以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就业总量的稳步增长。

(二)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加大职业培训。通过规范劳动力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完善企业用工登记等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规范、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

(三)根据市场需求,各高校针对性的调整学科或增设学科,提高在校生的知识结构,为毕业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四)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力度。针对我省从业人员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综合素质较低、知识技能不高的现状,政府要结合市场需求,切实加强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和再培训力度,减少结构性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