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2019年,贵州省推进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更明显的降费政策以及降成本措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发展。
一、总体情况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73户,资产总计16184.18亿元,较上年增长4.3%;流动资产合计7300.63亿元,较上年增长4.4%;所有者权益合计6312.73亿元,较上年增长7.1%。
(一)利润总额保持增长。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高开低走,全年保持正增长态势,一季度是全年增速高点,较上年增长13.9%;上半年在全年第一个低点后略有回升,较上年增长7.9%;前三季度保持平稳增长,较上年增长8.8%;截至12月底,较上年增长0.2%,增速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438户企业利润总额保持增长,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46.2%。
图
2019年全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二)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从一季度较上年增长4.3%,上半年增长3.4%,到前三季度增长1.1%;截至12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70.75亿元,较上年下降1.5%。
二、主要特点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呈现盈利状况持续向好、降成本成效明显、减税降费效果显著等特点。
(一)盈利状况继续向好。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6.58亿元,较上年增长0.2%;截至12月底,营业收入利润率9.3%,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1.轻工业盈利水平高于重工业。
分轻重工看,轻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94亿元,较上年增长3.3%;重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2.58亿元,较上年下降9.7%。轻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23.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重工业20.6个百分点。
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扭亏为盈。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54.72亿元,较上年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97.24亿元,较上年下降7.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4.62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2.5%,由同期亏损转为本年盈利。
3.传统行业盈利情况较好。
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利润总额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03.66亿元,较上年增长10.2%;煤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6.45亿元,增长9.7%;电力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本年盈利。
(二)降成本成效明显。
税率调整力度的加强、国家对电价的下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减少,截至1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5.15元,较上年减少0.9元。一是营业成本下降,企业营业成本为7192.83亿元,较上年下降2.7%,较2018年回落6.8个百分点;二是用工人数减少,企业平均用工人数81.37万人,较上年下降4.2%。
(三)减税降费效果显著。
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进,从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到下调增值税税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企业的税费负担明显减轻。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1030.86亿元,较上年增长5.3%,增速较2018年回落12.1个百分点。其中,应交增值税为361.31亿元,较上年下降10.0%,由2018年两位数增长转为本年负增长。
(四)国有控股企业贡献突出。
国有控股企业效益情况良好,拉动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增长。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549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4%,实现营业收入4639.96亿元,较上年增长2.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6.66亿元,较上年增长11.7%,占全省规模以上利润总额的7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2个百分点。
(五)大中型企业效益较好。
大中型企业降成本、去杠杆,各项效益指标情况较好。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29.57亿元,较上年增长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18.51亿元,增长5.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2个百分点。截至12月底,大中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2.8%,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68.25元,较上年减少1元;资产负债率较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六)消费品制造业效益突出。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581.8亿元,较上年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684.03亿元,增长4.0%。一是盈利能力强,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6.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二是成本继续控制,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44元,较上年减少2.7元;三是市场流动性较好,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较上年减少4.1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上年减少1.7天。
三、困难及问题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企业亏损面、亏损额扩大,超半数行业营业收入下降、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
(一)亏损面、亏损额扩大。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0.9%,较2018年亏损面继续扩大,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84.17亿元,较上年增长26.1%。分行业看,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学制造、煤和建材行业,四个行业亏损总额合计占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69.5%。分企业看,亏损额超1亿元以上的企业35户,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2户,5-9亿元的有4户,1-5亿元的有29户,35家企业亏损额占全省亏损额的58.1%。
(二)超半数行业营业收入下降。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较上年有所下降,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的51.5%。随着投资的回落,建材行业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10.1%,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8%;煤行业由于价格回落,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1.5%,其占比为9.2%。另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2.6%;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1%。
(三)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
一是企业回款周期增加、资金流动放缓,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周转天数较上年增加32.3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增加16.9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增加0.1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增加5.3天。二是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融资越困难,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
四、意见建议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契机,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鼓励企业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等,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培育新动能和利润增长点。
(二)营造良好经营环境,提升企业营业收入。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不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有关政策,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措施,进一步摸清企业需求、抓准企业痛点,不断研究推出更适宜企业发展的新举措,推动企业增强经营能力、管理水平,指导企业研究市场变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三)深入推进金融去杠杆,提高企业控风险能力。
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化解债务风险,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优质企业;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条件和监管信息共享,实时掌握市场资金流动状况。创新性探索开展新型融资产品,分行业、分领域采取针对性融资协调措施,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