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同意
请勿转载
持续推进工业节水 促进贵州绿色发展
——“十三五”期间贵州工业用水情况分析及建议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贵州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逐步推进,上下协同努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保持平稳发展,助力全省生态建设。
一、“十三五”期间贵州工业用水特点
(一)规上工业用水量保持平稳增长
“十三五”末贵州省规上工业用水量6.87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21.2%,年均增速3.9%;非常规用水0.42亿立方米,年均增速为6.8%;重复用水量113.7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5.3%;每年重复用水率均保持在93%以上。
(二)主要行业用水量增速有增有降
“十三五”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用水量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合计用水量6.47亿立方米,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2%。在主要行业中,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十三五”期间用水量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11.7%、9.5%、4.7%和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十三五”期间用水量减少,年均增速分别为-4.2%、-3.5%和-2.5。
(三)重复用水量增加,重复用水率保持较高水平
十三五”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量为113.70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29.4%,年均增速5.3%;重复用水率为94.3%。重复用水率较高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
(四)污水处理量增长明显
“十三五”期间随着环保力度加大,污水处理量持续快速增长。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工业污水处理量达11.86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30%。分行业看,污水处理量最高的行业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污水处理量分别为7.53亿立方米、3.95亿立方米。
二、工业用水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用水增长较快
“十三五”末用水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高耗水行业中,有3个行业用水年均增速超过总体平均增速,分别是: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三个行业用水量占总量的47.4%,用水增量占全部增量的88.7%。
(二)非常规水使用量比例低
贵州非常规水包含4类:矿井水、雨水、再生水(中水)、其他水。“十三五”末全省非常规水用量4225.27万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6.8%。“十三五”末非常规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6.2%,比“十二五”末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十三五”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有再生水或其他水使用量的企业均比同期有所增加,但用水量同比下降。
(三)重复用水的企业覆盖面不广泛
虽然我省重复用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经过分析数据发现两个方面发展不充分:一是重复用水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企业对水的重复利用程度较低。2020年有重复用水的企业只占全部规上企业的21.4%,近4/5的企业没有重复用水。二是分行业看,重复用水集中度很高。重复用水量最大的两个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共计只有119家企业填报有重复用水量,占2.6%企业数量,但重复用水量占全部重复用水量的90.5%。
三、“十四五”期间工业用水节水工作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激励政策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认识节水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督促国家和贵州省的节水行动方案落实落细展。按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落实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监督管理,不断通过节水政策法规约束和制度管理,积极安排和运用有关激励政策和资金,落实科学用水项目,大力推动企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
(二)推进节水改造,促进高耗水行业节水
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工业领域重大节水工程,大力推动节水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企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鼓励企业加大节水装备及产品研发、涉及和生产投入,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配套奖励政策推进节水技术、产品、设备的推广使用。实施企业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配合采用差别水价、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三)扩展和增加非常规水的使用
筹集奖励资金,用于规划和加快再生水输送管网建设,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生产使用再生水,支持企业开展再生水回用的项目建设和改造,大力推广再生利用。加大雨水、矿井水开发利用力度,支持企业新建雨水收集设备,鼓励矿山采选等行业生产用水优先使用采矿排水。
(四)拓展重复用水的企业覆盖度
科学应用环保收费政策,推进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循环化改造。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优化,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大力推广高效冷却、废污水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提高水的重复使用,不断扩大工业企业重复用水覆盖面,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